2)十四、靖难兵败无定河边血漂杵 雪际求骨黄土坟底闺梦人_岺朝史辑佚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们说了最后一句话:“是我苏友谅对不住你们,如若战局不利,还望各位能投降朝廷,留下命来。”

  可怕的沉默。

  没有一个人说话,苏直拔出了腰间的剑,指天放出了最后的冲锋号。城门打开,他率先冲了出去,几支队伍紧随其后,谢寻下令截杀,最终在离淮城不远的一处小丘上困住了苏直。

  他还穿着戎装,但胯下的战马早已倒在了血泊里。看着丘下成堆的白骨,不禁潸然泪下。谢寻跨在黑鬃马上身着黄金战甲缓缓从军中走出来,站在不远处静静瞧着他。

  整个战场都安静了下来,只有风儿呼呼吹过的声音。

  苏直望着这张年轻的面孔,心底感慨万千。江山代有才人出,是他短见了。抬头望了望天,他举起了手中的剑直指耀阳。谢寻看着他,此时方才冷冷说道:“投降罢。”

  苏直闻言却仰天放出了一阵狂笑,连眼角都渗出了泪来:“投降?投降了我还有命吗?我不是皇帝,失败的代价就是赔了自己的命,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想过活着离开。”忽然间他又低下头来目光灼灼地望向了谢寻,“我死在这里是咎由自取,但我手下的人是无辜的,我求你,放过他们。”

  谢寻没有答应,只是默默看着他。苏直见状凄婉一笑,将剑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——没有一丝一毫犹豫——手腕送力,就这样了结了自己的性命。谢寻下意识想要阻止,但那句话最终也没能说出口。默默收回手,他明白此刻于苏直而言自刎是最大的慈悲,亦是最好的结局。

  鲜血从嘴角渗出滴落在脚下的土地上,紧盯着苍穹的眸子里的光渐趋黯淡,伟岸身躯也如山崩般缓缓倒下。这一世他白发人送黑发人,尝遍了世间最苦的汤,如今终于释然了。这一世他为人臣子事事为君死,从一开始就身不由己,这次也终于由着自己的心意了。若说这一世他还有什么对不起人的,就该是亲手将女儿送进皇宫嫁给了世间最无情的人,在她最孤苦无助的时候没能陪在她的身边。

  最后一点光芒消散,他缓缓闭上眼向苍天伸出了自己枯槁的手,用最后一缕游丝般的声音说出了人生的最后一句话:“阿妍,对不起,这次我怕是要失约了……抱歉,我太累了……我……不敢求你的原谅……”

  苏直并不知道的是,遥远的通州城里,也有一个傻瓜无畏地投入了死亡的怀抱。那日她没能劝动他,就已经在心里做好了打算。他曾对她说过他爱她,也只爱她的话,如今总算是明白其中滋味了。

  一个叛国的人,也不配拥有家。这也许就是天神降给世人的责罚罢?

  淮城境内下了雪,前些天还是时断时续的,而今终于爽爽快快地下下来了。一个个新翻的坟头白雪盖黄土,坟前却无碑,只有一行行纷乱的马蹄。

  谢寻并不知道这些人的名字。

  那天苏直自尽后他的部队无一人投降,全都拔剑自刎了。谢寻没有为难城里活着的人,下令将那些或战死或殉节的人好生下了葬。站在漫天风雪里,他感到了彻骨的寒冷。

  可怜无定河边骨,犹是春闺梦里人!

  雪愈下愈大,他的盔甲上已满落了一层白,云飞走上前来拱手向他道:“阿郎,雪下大了,我们回去罢。”

  谢寻好像听不见他的话,仰起头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琼芳,眼底泛着迷茫:“我心心念念要找的她,如今却护不得周全。又贪婪地想弄明白自己是谁,如今活成了怎么一副模样?”

  云飞站在他身后,闻言并没有接话,默默挺直了腰杆将目光投向苍茫山间,又轻轻叹了口气——这世间或许根本就没有人知道自己究竟是谁罢。

  ------题外话------

  本节中有关于决战前后的描述参考了当年明月的《明朝那些事儿:洪武年间》,

  最后那段飞沙走石的描写是作者在书中描述的有关于朱棣“靖难之役”的情景,在此注明,希望读者朋友们注意出处。如有不妥之处,还望读者朋友们不吝赐教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iwu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