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早安!三国打工人 第426节_早安!三国打工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牛不说,还容易坏了犁。

  他们渐渐地聚集在那里,重新开荒之后,便吸引了官员的目光。这些农人去央求县丞后,那位县丞贪图这点赋税,没有阻止他们,反而派了亭长和里长过去,于是又成了一个个新的小村庄。

  这些原本不应该存在的小村庄成了田豫现下的麻烦。

  那些农人不明白为什么要离开他们的庄子,他们跪在泥土里凄厉地哭起来,倾诉他们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,花了怎样的艰辛去重新盖起房屋,又如何省吃俭用才置起了家当。

  他们甚至还花了大力气,修了一条水渠!

  现在要他们离开!

  袁绍不是还没打过来吗!他们这样大哭道,等到打过来也不迟啊!

  而且为什么又要打仗呢?他们只过了不到两年的平稳日子啊!村子里的妇人才刚刚从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涯中安顿下来,脸上有了一点肉,也能喂得活娃娃了!

  但他们已经够幸运了。

  因为这些穷困潦倒,居住在边境上的农人被剧城的那些贵人忽略了,他们所忧愁的只有被迫又开始背井离乡这一件事,而不需要承担更沉重的责任。

  在田豫统筹粮草与城防事务的时候,太史慈回了一趟东莱。

  这位东莱出身的将军每次回到家乡时,总是很受欢迎,这一次就更加受欢迎了。

  比如说世家轮番请他赴宴,比如说豪强想方设法地要来结识他。

  他的母亲年事已高,这一两年喜欢回到家乡的老宅居住,于是又有当地士族的女眷上门,拐弯抹角地想要攀一攀亲,能嫁一个女儿给太史慈自然好,太史将军若是拒绝了,那嫁给其他几个交情亲厚的从弟也行啊!

  诸葛玄在郡内人望自然也很高,但到底是比不上太史慈。

  ——人人都知道刘备现在已立声誉,渐为四方所归,那么能不能在刘使君帐下某一个逞心如意的职位,自然要看荐用他的人是不是受到刘备看重之人。

  刘备是什么人?出身寒微的老革啊!

  因此人人都知道该在名士出身的诸葛玄和将领出身的太史慈之间,到底谋求哪一条出路。

  太史慈是从后门偷偷走出家门的。

  这样略有一点不光彩,但他确实也有点受不住这群天天跑来登门拜访的客人。

  况且这一次他回东莱的目的,比他此时的举止更不光彩。

  ——他是来征兵的,准确说是除了征兵之外,还要准备征发大量民夫以应对这场战争。

  这位武将带了两个随从,骑马出了黄城,在田野间漫无目的的骑行时,有个年轻的农夫似乎认出了他,直起身向他行了一个揖礼,这引起了太史慈的主意。

  那个农夫年纪很轻,只有十七八岁,头上戴了一顶破草帽,身上却穿着整整齐齐染成青色的短褐,这就很不寻常。

  毕竟农人平时穿衣是不费力去染的,妇人织出来的粗布裁剪后就可上身,脏了不舍得洗,洗多了就会破,破了还需要打补丁,寻常人家哪有这样的心思呢?穷苦人衣不蔽体,连粗麻衣也穿不齐,殷实人家若有那么一两件染了色的衣服,必定也是压箱底的,逢年过节才能拿出来给家里的长辈们穿一穿。

  ……这个年轻农夫就这么穿了一套葛布青衣下田了。

  太史慈看了两眼才恍悟,“孔明!”

  “子义将军,”诸葛亮笑道,“将军何往?”

  子义将军跳下马,将缰绳扔给侍从,走了过来,“随便走一走,散散心罢了,孔明这是在躬耕陇亩?”

  诸葛亮看了一眼自己刚刚在和农人鼓捣的东西,“将军猜一猜?”

  这片田已经收割过了,沉甸甸的麦穗都被运了回去,留在地里的只有零星麦秆,现下要重新用犁再犁一遍地,才能开始种粟米。

  太史慈将目光放在了那架长犁上。

  “和寻常犁铧不太一样?”他指了指犁辕,“如何选了一根弯木?”

  “陆将军曾对我说……”

  太史慈突然竖起了耳朵。

  “她说以前在外面行走时,曾经见过一种很容易转弯的犁。”

  太史慈摸摸自己偷着留出来的一点短髭,“转弯?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iwu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